五個因素增加結直腸癌風險
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,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。大腸癌的發(fā)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、乙狀結腸、盲腸、升結腸、降結腸及橫結腸,近年有向近端(右半結腸)發(fā)展的趨勢。其發(fā)病與生活方式、遺傳、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。
1、遺傳因素
有一種結腸息肉是位于人體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,并且它很容易加重病情,致使患者的結腸部位滋生出癌細胞,不及時治療,有一半的可能會在兒童階段就患上結腸癌,特別是直系親屬之間,孩子患上結腸癌的風險,高于平常人8倍之多,因此當家族中經常出現結腸癌患者時,其他人要時刻保持警惕,做好預防。
2、飲食因素
吃過的東西是要經過腸道的消化的,不正確的飲食行為會給結腸帶來一定的刺激性,因此會誘發(fā)結腸出現癌細胞,如果吃的食物長期缺乏維生素或者缺少一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很容易給腸道的正常代謝帶來一定的負擔。根據研究表明,長期使用高脂肪、高蛋白的食物的人患結腸癌的幾率要比平常人高上很多,而經常加班的人,患結腸癌的風險也比較高,主要是由于他們經常喝咖啡,濃茶,這些對腸道都有刺激。
3、慢性大腸炎癥
由于慢性腸炎經常給患者帶來刺激,加上久治不愈,長期的藥物治療也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損害,很容易刺激腸道部位發(fā)生癌變,因此有慢性腸炎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,發(fā)現病情突然加重,一定要及時去醫(yī)院檢查。
4、年齡因素
根據結腸癌患者的年齡分布,中老年人是最容易得這種病的,隨著年齡的增加,腸道的活動能力降低,細胞容易發(fā)生癌變,因此中老年人要定期做好體檢。
5、化學致癌物質
亞硝酸鹽的致癌能力非常強,它們在腌制食品中有大量存在,并且在油煎的食品中也存在甲基芳香胺這種致癌物,長期吃這些食品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,同時食物中的膽固醇會在腸道厭氧菌的作用下生成多種致癌物。
警惕腸癌的4個癥狀表現
1、大便變紅
一般情況下直腸癌早期是沒有什么明顯癥狀的,但是這時候可能有些患者會出現糞便變紅的情況。還要學會區(qū)別結直腸癌與痔瘡的癥狀表現。痔瘡造成的便血是擴張的血管受糞便的摩擦導致的,呈液滴狀附著在糞便上,顏色鮮紅,排便時會有疼痛感。結直腸癌的血便是由于癌組織質地脆軟出血導致,成細條形附著在糞便上,顏色偏暗,便后會有排不凈的感覺。
2、體重變輕
大家平時尤其是女生都會比較在意自己的體重,永遠都會覺得自己不夠瘦,如果發(fā)現自己可能沒有減肥的打算,但是突然變瘦了,這時候就要注意了,可能是直腸癌引起了食欲下降,加上癌細胞吸收身體的營養(yǎng),所以變得越來越消瘦。
3、糞便形態(tài)改變
正常情況下大家的糞便形狀都是類似于香蕉一樣的形狀,一般比較穩(wěn)定,但是直腸癌早期的患者會出現形態(tài)改變的情況,糞便會越來越細,最后可能還會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情況,沒有規(guī)律。
4、壓迫癥狀
直腸部位的腫瘤,在發(fā)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壓迫癥狀。如果尿路受到了壓迫,此時膀胱,尿道等受到擠壓,可能就會出現會陰部位疼痛,排尿異常等情況,這些都和局部腫瘤影響有關。因此,留意到這些異常信號需要警惕結直腸癌。
日常預防腸癌需要注意啥?
1、減肥、控制體重
肥胖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。根據2018年WCRF/AICR報告,體質指數(BMI)每增加5kg,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增加5%;腰圍每增加10cm,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增加2%。專家表示,腰腹部堆積的脂肪會引起機體的慢性炎癥反應,而慢性炎癥狀態(tài)可誘發(fā)癌癥的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。
2、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
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。2018年WCRF/AICR報告指出,加工肉類每日攝入量每增加50克,紅肉每日攝入量每增加100克,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分別增加16%和12%。
3、戒煙限酒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的《煙草影響下的身體》中就提到,吸煙會導致十種以上的癌癥,吸煙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得多。而每日飲酒量增10克,腸癌風險增7%。
4、適量補充膳食纖維
膳食纖維、全谷物、乳制品的攝入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。研究顯示,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每增加10克,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降低9%;全谷物每日攝入量每增加90克,結直腸癌發(fā)病風險降低17%。果蔬、全谷物、粗糧等都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。
5、讓身體動起來
合理的體育鍛煉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。畢竟,長期久坐會導致血流循環(huán)不通暢,影響腸道蠕動和代謝,也增加了糞便中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時間。專家建議,要盡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鐘以上運動。
6、40歲起做防癌篩查
中國人群結直腸癌發(fā)病率自40歲開始上升,并在50歲起呈現顯著上升趨勢??紤]到我國實際國情,建議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,對于評估結果為高風險人群建議在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篩查;對于評估為中低風險人群建議在5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篩查。
7、改善胃腸道功能
要預防腸道疾病的發(fā)生,日常要重視對胃腸道的保養(yǎng),多食用有助改善胃腸道功能的抗癌營養(yǎng),例如藥用真菌白樺茸。據科普專著《探秘白樺茸--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》一書記載,研究發(fā)現,經白樺茸多糖作用后的結腸癌HT-29細胞,其形態(tài)發(fā)生明顯的變化,呈現出細胞收縮,核濃縮和核小體間DNA斷裂等顯著的細胞凋亡特征。而白樺茸醇提物可影響人結腸癌HT-29細胞的細胞周期,進而起到對抗癌細胞增殖的作用。另有研究報道,白樺茸中麥角甾醇過氧化物能夠抑制結直腸癌細胞HCT116、結腸癌細胞HT-29、人結腸癌細胞SW620和人結腸癌DLD-1CRC細胞系中的克隆菌落形成。
特別聲明:本文來源為網易、騰訊網、家庭醫(yī)生在線等媒體;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